2024-11-19龙阳声韵《反复提醒孩子是一种恶意关心,是破坏》
2024-11-04 10:50:5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傅莹莹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73

您好听众朋友,我是玲珑,欢迎收听龙阳声韵。今天的教育话题,我们来聊聊怎么和孩子相处。分享漫风的文章《反复提醒孩子是一种恶意关心,是破坏》。


人的性格,真的很难说清楚。到底是大概率遗传爸爸,还是妈妈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,当你真正看见孩子,他们就是鲜活的人,充满生命力。

多数父母,包括以前的我,都喜欢反复提醒孩子,饮食起居,学习习惯……出发点也都是为孩子好。

但是大多数情况下,家长一厢情愿地关心,帮助,背后隐含的意义,就是“我不信任你,我看低你”:觉得孩子无法管理好自己,只有我可以。

虽然,父母初心不是这样。

于是,你越关心,他们越无力。

因为,你的每一次对话,都是在强调“你不行”。在家庭关系里,孩子本身就处于低位,对自己的信心不足。

你的反复提醒,是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。

所以,最好的关心,有时候是不帮。

不是让你不帮忙,不关心

不帮的意思,不是完全漠视,毫不关心。而是在一言一行中,始终传达:我相信你,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。

全然被信任,被尊重,可以给孩子充足的发展空间,激发内驱力。依靠自己能力,去逾越障碍,获得成就的感觉,比什么物质奖励都美妙。

如果孩子搞不定,也可以高高兴兴来找你。因为,他们有了自己的体验,即使情况再糟糕,父母也是自己的后盾。有什么可怕的呢?

另一个方面,有些父母,其实关心都不在点上。

越是认知低的人,越喜欢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,一丝不苟地做事。

“就听我的,准没错!”

如果孩子有异议,就是忤逆,不孝顺,翅膀硬了。这也是关心,只不过是一种僵化的、自以为是的关心。

你的碎碎念,扼è 杀了孩子所有发展的可能。

你的越俎代庖,也让孩子丧失了自我体验的可能性。

一个武断、自恋的家长,是养育不出内核稳定的孩子的。

那什么是刚刚好的父母呢?

从关系的角度来看,懂得闭嘴的父母,内心也是有边界感的。

孩子越大,越要把“你的事,我的事”的职责,划分清晰。

真的有很多父母,认为界限清晰,就是漠不关心。而把纠缠的亲子关系,当作家庭和睦的表现。

说实话,这种认知是完全错误的!

不管是早上拖拉墨迹也好,上课不认真也好,不及时收拾玩具也好,所有的一切,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。

你以为帮得多,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学习,内化成习惯吗?

完全相反。不经一事,不长一智。

你把双方的权责模糊了,就是鼓励他们对自己不负责,因为总有你帮忙收拾残局。

也许最开始,他们会失误,会郁闷,会挫败。

但是,不依附家长的过度扶持,孩子就可以管理好自己。

他们不用背负内疚感,亏欠感,也不用陷在父母的家族业力里。

由此,他们开启了全新的人生可能。

对父母而言,也是如此。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的思考能力,貌似独立的背后,其实低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。

如果说,你的想法和感受,都不是你。

你又凭什么,去指导孩子的人生呢?


漫风的这篇《反复提醒孩子是一种恶意关心,是破坏》有没有颠覆你的认知?怎么和孩子相处,真的是一门学问呢。咱得放下身段,好好学一学。

责编:傅莹莹

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

要闻
视频
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